現代快報訊(記者 王菲 通訊員 崔壽偉)春夏秋冬四季更迭,非遺剪紙喜迎新春。1 月 9 日,鹽城市級非遺項目 " 岡西剪紙 " 代表性傳承人施君君完成了剪紙作品——《大寒》。至此,施君君自 2022 年開始創作的 " 二十四節氣 " 主題剪紙作品,耗時近一年全部完成。
△施君君
創作 " 二十四節氣 " 剪紙作品
剪紙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,有著與其他藝術門類不同的特征,不需要高檔原材料、繁瑣的程序、講究的場所。一把剪刀,便可在各種紙料上,剪出各式各樣的作品。施君君告訴現代快報記者," 岡西剪紙,流傳于晚清時期的建湖岡西祁姓家族,歷史上曾有祁立福、祁立松等著名剪紙大師的傳奇故事。"
為弘揚和傳承剪紙藝術,2022 年年初,建湖圖書館邀請施君君創作 " 二十四節氣 " 主題作品,希望以剪紙元素結合二十四節氣,煥發 " 岡西剪紙 " 的新活力。
為了創作二十四節氣系列剪紙,施君君可沒少花心思,她看了大量書籍,查閱了不少資料,了解每一個節氣的由來,以及與每一個節氣有關的民間風俗習慣等。
" 此次創作,我選取了眾多和二十四節氣相關的植物、花草、民間風俗等元素。" 施君君介紹," 蘭草一般九十月份開花,不過我有個同事家里養蘭草荔挺這個品種,它是在大雪前后抽新芽,于是大雪我就以蘭草為主題元素進行創作。還有小雪我用了木槿花,大寒臨近過年,于是我選用了年年有魚這個民間風俗。"
四時興替,寒來暑往。施君君在創作二十四節氣的過程中,也對二十四節氣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," 二十四節氣有著中國人獨有的浪漫自然觀,24 個節點,一年一年天地萬物起始循環。驚蟄、谷雨、夏至、寒露 …… 這些名字都充滿了浪漫詩意。"
希望剪紙藝術煥發新光彩
那么,施君君如何和剪紙結緣?" 我是建湖上岡人,外婆、媽媽都是手工業從業者,記得小時候,刻章、雕刻、剪紙等,他們都挺熟練,家家戶戶過年也會貼剪紙窗花。" 施君君從小耳濡目染,喜歡上了剪紙。
這些年來,施君君的剪紙創作沒斷過。除了 " 二十四節氣 " 主題作品,去年,建湖縣圖書館希望以 " 岡西剪紙 " 技藝為載體,建湖淮劇為元素,創作具有建湖地方特色的剪紙作品與文創產品。施君君受邀連續創作了十幾幅淮劇人物。此外,她還創作了 " 只此青綠 " 剪紙作品等,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。
施君君是建湖縣二中的美術教師,2014 年還和其他老師在學校成立了剪紙社團,同時在建湖縣圖書館、培訓中心等,進行傳統剪紙的教學。
"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,教學方法也不太一樣,希望在他們心里扎下一顆剪紙的種子。" 施君君說,校外教學以小學生為主,主要教他們用剪刀進行傳統剪紙創作,學校社團主要招收的是有繪畫基礎的高中生,于是在教會他們用剪刀剪紙后,還會教他們用刻刀進行創作,體裁不限," 現在 00 后喜歡二次元動漫,有些學生會把他們喜歡的一些動漫人物融入剪紙創作中。"
如今,剪紙儼然成了施君君生活的一部分。" 對于我來說,除了用文字、繪畫來表達一些情緒和情感,剪紙也可以。" 施君君透露,最近,她正嘗試做一些剪紙技藝創新," 以前剪紙用蠟紙,中期用宣紙,現在我正在嘗試使用打印紙、素描紙等,這類紙張和用宣紙創作的作品質感、觀感均不一樣,有類似皮影戲的效果,‘二十次節氣’主題作品便已運用,此外我還在嘗試把繪畫和剪紙結合起來進行創作。"
傳承和傳播兩手抓,傳統和創新兩手抓。施君君希望剪紙藝術能傳承下去,并煥發新光彩。
來自: Android客戶
|